其实,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咸京城的魏国公府没有什么权势。
如果魏国公府权势滔天,即使留在姑苏老家的魏家人不成器,别说姑苏本地,就是整个江南的世家高门也不敢轻视魏家人。
这几年,因为魏瑾之的关系,姑苏老家的魏家的地位稍微上升了些,最起码本地的世家和官员们会给魏家人三份薄面。
但,他们绝不会给李家三分情面。
这些世家和官员们不欺负李家就已经很不错,更别说给李家面子。
老秀才知道李家一直希望能出一个考取功名的读书人,但凭他的本事是教不出来的。
他自已都考不中举人,怎么可能教出考中举人的学生。
于是,他向李老太爷建议把有读书希望的李泉送到咸京城的魏国公府。
魏国公府有自已的学堂,还有举人出身的先生,李泉去魏国公府读书,日后定会有一番出息。
李老太爷觉得老秀才的建议很好,正准备写信给远在咸京城的女儿,没想到女儿倒是先来信了。
他的外孙写信给他,请他帮忙给他找一个会功夫的师父。
他老人家觉得正好趁这个机会把最小的孙子送到外孙身边做个书童读书。
一能让小孙子在魏国公府好好读书,二能让小孙子和小外孙从小就培养情谊。
三能让小孙子在咸京城见世面。
李泉虽在李家跟老先生学了《论语》,但在孟先生教导魏云舟《论语》时,他还是会听得非常认真。
他发现孟先生教导的《论语》跟老秀才教的《论语》完全不一样。
不是说老秀才教的不好,而是孟先生教的更为深刻,并且通俗易懂。
这个时候,他终于理解老秀才为什么让他千里迢迢来魏国公府读书。
李泉作为书童跟在魏云舟身边读书,魏云舟的哥哥们没有一个在意。
他们完全不把李泉放在眼里。
在他们眼中,李泉不过是出身低贱的商户之子,不配入他们的眼。
李泉并没有把他们的眼神放在心上。
他在姑苏的时候,曾被读书人看不起,也曾被他们羞辱过。
魏国公府这些少爷的轻蔑眼神,真的算不上什么。
他也终于明白为什么家里人一直看重他们兄弟几个读书。
明明他们过着富贵荣华的日子,但是却因为身份低微,被世人看不起。
他们李家必须出一个考取功名的读书人,这样才不会被人看不起。
魏云舟自然注意到他那些哥哥对李泉的态度,但他没有特意安慰李泉。
如果他这个小表哥连魏国公府几个少爷的轻视都受不了,那还在魏国公府读什么书。
孟先生在教魏云舟新的文章之前,先叫他起来背书。
“魏云舟,你先把前几日学的乡党篇背给我听听。”
“是,先生。”
魏云舟站起身,神色从容地背道,“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