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剧本设定,《鸦片战争》的场景超过200处,需要的场景总面积起码在6万平米以上,有了横店影视厂建造在先,剧组省了大力气。
但需要做的工作依旧有很多,仅仅是影片中海战所涉及的舰船就需要近50艘,光是这些舰船的建设和改造就是个大工程。
《鸦片战争》出场人物众多,谢靳已经联系了部队,这部影片需要动用的群众演员将高达数万人次,哪怕是外籍演员都要超过3000人次。
服装2万多套、道具近3万件……
一项如此浩大的工程铺展开来,谢靳和章艺谋立刻忙成了陀螺。
林朝阳则当起了甩手掌柜的,这部电影他又出钱、又出力,也算是对得起ZY领导的看重了。
结果还没等他离开燕京,杜若林打来电话,说新书的审核通过了。
接到这个消息,林朝阳看了一眼日历牌,一晃快半年过去了,没你们这么审的,当年《高山下的花环》也就一两个月。
“情况不一样嘛,你这部新书涉及到太多了我D的重要人物和近代重要事件,虽说有些人你用的是化名,可谁能看不出来?哪家不得发表发表意见?
你就知足吧,这是大领导给你撑腰,要不然你这部小说啊,即便能发也得改个支离破碎。
你想想,这次除了审的时间长了点,有让你为难的地方吗?”
杜若林透露的信息量很大,林朝阳也颇感欣慰,看来我这1个亿没白花啊!
“那出版……”
“老规矩,《人民文学》发表,出版由人文社负责。
稿件前几天就已经转到《人民文学》杂志社那边了,到时候让他们跟你沟通。”
“好。”
新书终于通过审核,林朝阳心里的石头也算是落了地。
实事求是的说,其实国内的许多军事题材作家又或者是体制内的老作家写的一些作品,也都涉及到了近代史上的一些重要人物和事件,却很少有人遭遇林朝阳这么严格的审核。
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小说的调性和立场不一样。
相较于那些立场明显站在我D视角的作品而言,林朝阳新书的采用的是多视角叙事,视角不同,立场就不同。
站在观者的角度,必然就会产生不同的观感。
后世《白鹿原》仅仅提个两D翻鏊子就在发表之初饱受批评,林朝阳新书的这种写法可谓大胆之极。
正如杜若林所说,若没有大领导这种强力人物的背书,这部作品的发表和出版恐怕真就是个未知数。
新书审核有了消息,林朝阳没急着回香江。
两个孩子从七月份就来燕京过暑假了,他闲下来便带着孩子在各处景点游玩。
又等了几天,《人民文学》果然联系上了他,而且还是现任主编程树榛和副主编崔道义亲自登门拜访。
刘昕武90年就从《人民文学》主编的位置上下来了,接替他的是刘白羽和程树榛,程树榛负责杂志的日常管理。
有关于林朝阳新书的事,国内文学界这半年一直有传闻,说是内容涉及到了众多近代重要人物和事件,十分大胆,引得众说纷纭。
小说经过半年时间的审核,经手人两只手数不过来,只鳞片爪的内容传出去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许多人仅凭着传闻的内容推断,都认为林朝阳的这部小说说不定没办法发表。
《人民文学》杂志社内部之前还曾聊过这个问题,大家觉得以林朝阳在国际上的名声和国内的地位,发表应该不成问题,但修改恐怕是免不了的。
毕竟有些情节、桥段,他们光听着就觉得已经超过了文学可以评判的标准。
结果谁也没想到,就在一周前,林朝阳这部新作品竟然“戴着帽子”
从海里被送到了《人民文学》杂志社。
在《人民文学》这种级别的刊物里,历来不缺从上面来的“戴帽稿”
。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