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羡之首先开口道:“陛下。”
李亨道:“旧案已经昭雪,你今天见我是什么身份,还是刘羡之?”
“刘瑶。”
刘羡之语气淡然,“并不是因为冤案昭雪,我才与殿下真实身份相见,而是因为我想告诉殿下,刘羡之现在已经消失了。”
李亨凝视着他,似乎明白刘羡之言语之意,“我知道你心中所想,但是朕还是希望你留下,朕需要你帮我扫除积弊,重振大唐,与众卿共同实现天下大治。”
刘羡之并没有说话,他只是静静地站在微风中,“太上皇能够意识到了近年来朝政存在的问题,重审两案,为陛下的文治立下了准则,将天下放在首位,但是,陛下,我还是不会回去。”
“为什么?”
刘羡之眸色沉静,“陛下重审此案,是不忘忠义,为臣民做表率,为天下做表率,并不是为了某个人而做出的举动。”
李亨沉默了一阵,继续做着挽回刘羡之的努力,“你本来就是皇亲之人,冤案昭雪之前你无名无份孤身在外,冤案昭雪之后,就算不入朝为官,也应该回归皇家。”
“我这些年来并非孤身一人,家国为家,百姓为亲,并且我的身边还有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因此,我从未觉得孤单。”
“好一个四海为家,百姓为亲。”
刘羡之的嘴角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陛下。”
“陛下?你说你是刘瑶,难道你不知道你应该叫我什么?开元九年秋猎的时候,你我纵论天下,畅谈古今,斯情斯景,历历在目,你可还记得?”
“我记得。”
刘羡之道:“虽然只有一晚,但是已经将陛下奉为知己。”
李亨心中一热,“朕能够成为皇帝,是你在帮我。”
“陛下言重了,陛下之前能够成为皇帝,是因为人心。”
刘羡之眼神坚定,“陛下坚守仁义,乃天下人心所向。”
李亨凝视着刘羡之,“朕说过,只要是对大唐有功之人,朕一定不会让其埋没,其中若有治国干臣,你一定要向朕举荐。”
刘羡之道:“陛下仁义,公允正直,身边聚集了一些忠直之臣,荣王忠义,张修赤诚,郭子仪李光弼忠胆,李默丹心,这些人追随殿下,则社稷无忧。”
李亨道:“现在叛乱初平,百废待举,当如何治国?”
刘羡之道:“只要陛下选贤任能,复诤谏之风,朝政便会清明,广施仁政,以民为本,则百姓感戴,天下安矣。
君王拥有天下至尊的权力,是最容易产生骄奢放纵,最难的是当陛下有一丝松懈之心的时候,想一想陛下至尊之位是天下百姓对殿下的信任,陛下身负万民期望,要贯彻始终,不可孤负天下百姓的期望。”
“天下百姓的期望…”
李亨口中默念着这句话,点了点头,“我明白了。”
李亨凝视着李默,“当年,狄仁杰破获诸多奇案,翦除奸党,维护社稷,对朕来说,你就是天元年间的狄公,虽然你现在不愿再入朝堂,但是我说过,我不会忘记与大唐共患难之人,不会忘记大唐的功臣。”
李亨一番言语情真意切,与当时和刘羡之初次相见时言语一致,刘羡之虽然经历风雨,此时心中也不免一热。
“陛下,有光明的地方就存在黑暗,需要一个人在江湖之远保护着大唐,因为在那里才可以看见真正的敌人,而这,就是扶龙山庄的使命。”
李亨叹息了一声,“朕想象过你要走的场景,没想到此时心中竟是如此的怅然。”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